会计电算化毕业论文怎么写?下面是出国留学网的小编为你整理的会计电算化毕业论文,更多会计电算化毕业论文请关注出国留学网毕业论文栏目!
篇一:会计电算化毕业论文
近年来,随着电子计算机和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会计电算化越来越被重视,会计从原始的手工记账发展到电算化操作,大大提高了会计工作质量和会计工作效率。本文将从会计工作岗位出发,对目前会计电算化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粗浅的分析,并相应提出了一些相关对策。
一、会计电算化信息处理的特点
会计电算化信息处理是指应用计算机技术对会计数据输入、处理、输出的过程。电算化会计信息处理过程具有以下特点:
(一)以计算机为工具,数据处理速度快,精度高会计电算化是以计算机代替手工会计下用人工来记录和处理数据,提高了会计数据处理的速度和精度。
(二)数据处理微机化,内部控制程序化会计电算化虽然以计算机为工具,但其整个信息处理过程需要程序、软件、内部控制等复杂的关系来完成。由于数据处理微机化和系统内部控制方式程序化,使得系统控制复杂化。
(三)数据处理自动化,账务处理一体化会计电算化信息处理过程分为输入、处理和输出三个环节:即将分散的会计数据统一收集后集中输入计算机;计算机对输入数据自动进行过账、转账和报表处理;以报表形式打印输出,整个账务处理过程呈现一体化趋势。
(四)信息处理规范化,会计存储磁性化会计电算化要求建立规范化的会计基础工作,它对数据的处理也按程序规范化进行。在电算化系统中,各种会计数据以文件的形式组织,储存在存储器中,磁性介质成为保存会计信息和会计档案的主要载体。
二、会计电算化与手工会计的区别
会计电算化信息处理的特点,决定了它与手工会计必然存在明显的区别,其区别除体现在上述各项特点外,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系统的设计方法不同手工会计系统简单,只有会计人员即可完成;一般根据会计法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和行业特点,针对本企业工作的需要来设计。会计电算化系统复杂,由会计人员、程序人员和系统分析人员合作完成;系统设计除要遵循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外,还必须遵循特定的电算化制度。
(二)账户设置和账簿登记方法不同手工会计下按会计要素类别设置账户,并据以设置和登记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的做法,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分别登记,容易出现单方面记账。会计电算化则预先设定好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供应商和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并能实现相关联的信息同时记账,自动进行登记,最后以报表和账套的形式打印输出。
(三)账簿记录错误更正方法不同会计电算化系统内存在逻辑性校验程序,只要原始数据输入正确,不会发生记账凭证和账簿记录差错。因手工会计对于账簿记录因合法性而出现的错误,也只是采用类似于红字冲正法以输入“更正凭证”予以纠正。
(四)对账、结账及期末账项调整的方式、方法不同在手工会计下,为了保证账证、账账实相符,在结账前往往需进行一系列对账工作。会计电算化信息处理则因存在逻辑性校验程序,不会出现账证、账账不符情况。
三、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的影响
(一)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和会计工作的效率,降低了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会计电算化提高了会计数据处理的速度和精度;使得数据处理自动化、程序化和规范化,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可靠性和相关性。同时,计算机的使用,使广大会计人员从繁重的会计核算和数据转抄中解放出来,其劳动强度大大降低。
(二)促进会计工作职能的转变,引起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的变化和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会计电算化下会计工作效率的提高和会计人员劳动强度的降低,使会计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参与企业经营管理,促进会计工作职能发生转变,从而,引起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的变化和素质的提高。会计专业人员不但要精通本专业,还要熟悉计算机基本知识,不断学习和掌握日新月异的计算机知识和应用技术,以不断满足会计电算化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发展成复合型人才。
(三)改变了会计信息处理和使用的方式和方法会计电算化数据处理的代码化、程序化和自动化,是对手工会计信息处理方式和方法的本质变革,这一变革改变了手工会计下成本计算、编制报表等只能在月末进行的做法和限制。电算化下只要发出指令,计算机可随时根据机内数据完成上述工作。
四、会计电算化未来发展趋势展望
会计电算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而逐步完善和发展。未来,会计电算化将出现以下发展趋势:
(一)以网络技术为平台,会计电算化得到发展和普及电算化信息处理从形式上看是信息处理手段的变化,实质上是生产方式的转变,是一种先进的生产力,因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会计信息处理网络也必将普及。
(二)会计信息处理专业化、智能化由于会计信息处理专业性较强,需要专门的会计人才,因此为小企业及个体经营者会逐渐寻求委托记账的机构。此外,随着网络电子技术的发展,信息处理也会朝着智能化发展。
(三)会计电算化是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统一会计电算化信息处理的代码化、数据共享和自动化,为两个子系统的结合提供了条件和可能。目前用友、金蝶等会计软件不但包括财务软件的全部模块而且有关企业的预测、决策、规划和分析,企业经济活动与效益的评估,内部责任会计和业绩评价等模块都已经成熟。因此,从发展的眼光看,电算化会计将是传统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完美统一。
(四)促进会计体系的发展和变革会计电算化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是突破传统会计观念,对现行会计理论和方法提出新问题、新课题,以及研究和确立新的理论和方法的过程。他涉及会计在系统设计、工作组织、信息处理及账务处理程序等方式和方法上的改变,其本身就是对现行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突破和完善。
篇二:会计电算化毕业论文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学进入信息时代的产物,它是会计学、电脑与信息技术、企业管理及经济计量学等学科相互交叉结合后产生的综合性学科。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事业自1979 年起步以来已经历了20 多年的发展历程,经过几个阶段的发展,会计电算化事业已经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会计电算化软件日趋成熟,软件的商品化、市场化已达到相当的规模。
1. 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状况却不尽如人意,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1会计电算技术的使用在总体上还处于低层次水平。在采用了会计电算化手段的企业中,有半数以上的企业仍然是采用传统的“核算型”财务软件,主要是用电脑代替人工从事会计核算工作。其软件主要是一些软件公司早期开发的部门级会计信息系统,也有一些是自行开发的核算软件,采用“管理型”
和“决策型”财务软件的企业较少。这样,会计信息系统的启用并不能对企业管理带来实质性改善。
1.2会计信息系统的作用发挥不充分。在一些启用了“管理型”或“决策型”会计信息系统的企业中,由于管理环境跟不上,或软件使用人员的知识技能跟不上,致使对会计信息系统的使用不充分。软件中的会计核算功能部分能被使用,但财务管理和决策分析功能部分的使用率很低。
1.3 会计软件发展模式的局限性。目前,我国有许多会计软件开发公司,各家公司都强调突出自己的会计软件开发模式和特点,造成大部分会计软件相互不能兼容,使用方法上也存在差异,给用户带来不便。
1.4 会计电算化人才严重遗乏。一方面,财会队伍中的部分人员知识老化,学习会计电算化知识积极性不高,短期培训很难取得明显效果。另一方面,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数量有限,不能满足市场需要,复合型人才更是供不应求,直接影响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开展。
1.5 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差。
财务上的数据往往是企业的绝对秘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目前,我国不少地方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安全性,保密性重视不够,在实际工作中存在许多安全隐患。一些会计电算化的具体操作者未能按照一定程序操作,导致会计资料的丢失或错误的出现;会计档案形成和保管过程中存在风险。
2.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也已紧跟大企业的脚步,开始配置财务软件实行会计电算化,在实行会计电算化中应当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2.1搞好手工会计向会计电算化的转换工作。相比大型企业而言,中小企业的会计工作往往是不规范的。因此,在从手工帐向电算化的过渡过程中,作好相关的转换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尤其需要强调两方面的工作:一是改进相关会计制度。从手工会计转向电算化时,一般应当对原有企业的财会制度进行修改或者重新制订。二是作好数据的转换工作。无论从存储安全性、取用快捷性上还是从进行相关分析报告的需要上考虑,将历史数据输入新的电算化的会计系统都是十分必要的。
2.2培养复合型的会计人才。我们企业要真正做到会计电算化,就要造就一大批既能够精通计算机信息技术,又专于财务管理知识,能够熟练地进行财务信息的加工和分析,满足各方对财务信息的需求的“会计-- 计算机-- 管理”型的复合型人才,促进会计电算化的顺利发展。
2.3 建立健全完善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完善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是会计电算化高效实施的前提,内容主要包括:
(1)人员管理制度。主要是对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人员的任职资格进行规划并划分职责。
(2)操作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操作规程、操作权限、操作记录、代码设计标准、管理制度及内部制度。
(3)数据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数据输入输出的管理、备份数据的管理、存档数据的管理和保密规程。
(4)系统维护制度。主要包括系统维护任务,系统软件硬件的维护、系统维护权限的规定、机房管理制度和软件修改的手续。
2.4会计电算化系统文档资料、会计档案管理。会计电算化系统开发的全套文档资料,视同会计档案保管。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档案管理主要是指打印出的各种帐簿、报表、凭证、存贮会计数据和程序的软盘及其他存贮介质,系统开发运行中编制的各种文档以及其他会计资料。
3.随着会计电算化产生的快捷、高效日益为众人所知,财务软件也以惊人的速度普及和发展,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以下几个方面阐述。
3.1会计电算化将向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一体化方面发展。目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方向是实现对企业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一体化管理。在这种发展趋势下,传统意义上的会计电算化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在全面企业管理中的财务管理模块,原有的单一财务软件已不能满足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企业管理材料的采购、销售、存货的管理到会计核算、应收应付账款的管理,以及企业固定资产、流动资金和成本费用的管理,财务分析预测等实现一体化,进而实现对整个企业资源的规划,所以,将现有的财务账务系统、成本分销系统、报表、资金管理系统等软件实现数据转换接口,保障各软件系统内部的数据方便进行交换与重组,实现财务业务信息一体化。
3.2 电算化会计将向管理会计电算化发展。在我国,管理会计的应用并不广泛,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分析手段的落后。管理会计是以财务会计为基础、以数理统计方法为手段的,面向企业内部为管理者提供决策信息的管理活动过程。在实际工作中,常常会碰到大量的数据需要分析、归类,还会涉及到较为复杂的计算。因此,许多企业往往主观上希望通过管理会计解决一些决策与控制问题,但客观上显得有些力不从心。由于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有着紧密的联系,管理会计的许多资料来源于成本会计。因此,如能解决成本核算软件的通用性问题,将有助于管理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3.3 财务软件的开发将实行统一的标准。
现在单位使用的财务软件是各自向软件开发商购买的,甚至有的软件开发商还别出心裁地搞出各自的特色,结果使会计电算化所用财务软件比较混乱,就是同一行业的不同单位使用的财务软件也不尽相同。不同的财务软件的数据接口、使用方法的不一样,导致了报表汇总、数据查询、数据传输的不方便。
从国外情况看,在某些会计电算化搞得好的国家,基本上是通过行业会计协会制定统一的财务软件标准,甚至某些国家就直接通过政府行政手段规定哪些行业必须使用哪种财务软件。这样国家有关经济管理、监督部门就可以很方便地通过网络进行财务检查、专用和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分析,单位也可以利用网络及时地进行财务报告的传送等。
3.4 电算化会计将向知识处理、智能型方向发展。计算机应用经历了数值计算和数据处理两个阶段,现在正向知识处理的新阶段发展。作为会计电算化这门新兴学科,需要在传统会计的基础上与计算机科学、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等多种学科相互渗透,研究和发展其自身的新的理论和新的方法。会计电算化有四种模式电子数据处理EDPS、会计信息系统AIS、管理信息系统MIS、决策支持系统DSS,如何有效地把它们结合起来应用,是会计电算化发展的方向。
3.5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将是融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为一体的网络化财务管理系统。
在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中,由于消除了手工会计环境下诸多处理环节,如平行登记、结帐、对帐、试算平衡、编制报表等,会计人员的工作重点由原来的核算转向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实现会计工作由单纯报帐型向经营管理型转变,由此可以预见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职能将趋于统一,两者之间“财务会计对外,管理会计对内”的界限将重新消失,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将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结合起来,融合为一个统一的会计信息系统。
总之,在会计实践中,只有建立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才能实现会计电算化,这不仅可以把广大财会人员从复杂的记帐、算帐、报帐中解脱出来,而且大大提高会计工作效率,为管理提供全面、及时、准确的会计信息。同时,促进会计工作职能的转变和工作规范化,促进会计理论和会计技术的不断提高,对于新形势下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高效实施,有着重要的现实性和指导意义。
篇三:会计电算化毕业论文
一、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会计电算化使传统的会计系统、组织机构、会计核算及内部控制制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其中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影响尤为明显。
1 控制内容及形式的变化。在传统的手工系统下,控制的内容主要针对经济事项本身的交易, 对于一项经济业务的每个环节都要经过某些具有相应权限人员的审核和签章, 控制的方式主要是通过人员的职务相分离和职权不相容的内部牵制制度来实现的。而在电算化系统下, 业务处理全部以电算化系统为主, 使会计部门一些传统的人工控制措施, 如编制科目汇总表、凭证汇总表等试算平衡的检查等都自然而然的取消了; 但也增加了计算机的安全及维护、系统管理及操作员的制度职责、计算机病毒防治等新内容。另外, 电算化功能的高度集中导致了职责的集中, 业务人员可利用特殊的授权文件或口令,获得某种权利或运行特定程序进行业务处理, 由此引起失控而造成损失。
2 企业内部控制对象的变化。由对人的控制为主转变为对人、机控制为主, 在手工会计系统中, 内部控制的对象主要是会计对象、工作情况、信息处理方法和处理程序等。企业的经济业务发生均记录于纸上, 并按会计数据处理的不同过程分为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电算化后, 会计凭证转变为以文件记录形式储存在磁性介质上, 使会计核算无纸化, 修改数据不留痕迹。
3 企业内部控制范围的变化。传统的内部控制主要针对具体业务或交易处理。计算机技术的引入, 给会计工作增加了新的内容, 也增加了新的控制措施。由于系统建立和运行的复杂性, 使内部控制的范围相应扩大,还包含了传统手工系统所没有的控制, 如网络系统安全的控制、系统权限的控制、修改程序的控制等以及磁盘内会计信息安全保护、计算机病毒防治、计算机操作管理、系统管理员、系统维护人员等的岗位责任制度等。
4 存储介质的变化。在手工会计环境下, 企业的经济业务发生均记录于纸上, 并按会计数据处理的不同过程分为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 它们以手工的纸质形式形成会计人员所熟悉的会计证据原件, 这些纸质原件的数据若被修改。则容易辨别出修改的线索和痕迹, 这也是传统纸质原件的一个基本特征。
但是, 电算化系统下原来纸质的会计数据被直接记录于磁盘或光盘上, 肉眼不可见, 很容易被删除或篡改。另外, 电磁介质易受损坏, 若系统一旦瘫痪, 或者受病毒感染, 很难恢复原来的数据, 所以会计信息也存在丢失或毁坏的危险。因此, 在计算机中如何使磁性介质上的数据安全可靠, 防止数据被非法修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5 职责权限的变化。授权是一种常见的、基础的内控制度。在手工会计系统中, 对于一项经济业务的每个环节都要经过某些具有相应权限人员的签章, 自然形成了层层复核、道道把关, 具有严格的审核复查机制。但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 大部分处理由计算机自动完成,审查、复核等控制被削弱, 甚至消失了。
6 信息网络化带来的新问题。随着网络化会计信息系统的日趋普及, 网络的广泛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单机电算化系统的不足, 使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控制度更加完善, 同时, 也带来了新问题。目前, 财务软件的网络功能主要包括: 远程报账、远程报表、远程审计、网上支付、网上采购、网上销售等, 实现这些功能就必须有相应的控制, 从而加大了会计系统安全控制的难度。
有鉴于此, 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今天, 加大对会计舞弊和计算机犯罪的内部控制的力度就显得特别重要和急迫。
二、完善会计电算化下的内部控制的几点建议
1 注重职业道德教育, 加大对财会人员电算化操作业务的培训。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能否起到应有的作用,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财会人员的素质和水平。一方面要经常对财会人员开展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风险的防范教育, 不断提高财会人员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 并将职业道德教育和岗位责任制考核结合起来, 定期考评,使财会人员自觉用职业道德约束自己, 更加有效地防范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风险。另一方面要加大会计电算化的培训力度。培训过程中应着重立足于本企业实施电算化的实际情况, 逐步培养或聘用一批业务精通、执业素质高的财会人员, 从而推动本单位由 核算型向 管理型、 智能型转变。
2 建立合理、规范的会计基础管理制度。会计基础工作主要指会计制度是否健全, 核算规程是否规范,基础数据是否准确、完整等, 这是搞好电算化工作的重要保证。要把好数据读入关, 要有防范会计数据输入错误的逻辑控制功能。要应用好会计电算化, 必须把好凭证录入、审核的关口, 才可能保证以后不出差错, 防患于未然。
3 明确职责分工, 加强组织控制。企业实行电算化后, 应对原有的组织机构进行调整, 以适应计算机系统要求。会计工作岗位可分为基本会计岗位和电算化会计岗位。基本会计岗位与原手工系统基本保持不变。电算化岗位一般可分为系统管理、系统操作、凭证审核、系统维护等, 这些岗位也可以由基本会计岗位的会计人员来兼任, 但必须对职权不相容的岗位进行明确分工, 不得兼任, 同时各岗位人员要保持相对稳定。
4 加强系统程序操作控制和系统文件安全管理控制。为了保证系统会计数据不被随意操作, 要加强系统操作和安全管理控制。从内容上来看, 一般包括以下几项: 设置操作权限、制定上机守则, 禁止非操作人员操作;制定内部操作规程, 严禁违规操作, 如预防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等会计数据未经审核而输入计算机的措施, 预防已输入计算机的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等未经核对而登记机内账簿的措施; 数据存储和处理相隔离; 设置接触与操作的日志控制; 健全并严格执行防范病毒管理制度等。
另外, 系统文件由专人负责保管, 使用和修改必须经过有关领导审批, 与系统无关人员不得接触系统文件, 从源头上控制会计数据信息的被操作。
5 做好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管理工作。企业应根据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特点, 做好会计资料的收集、保存和调用等方面的工作。财务部门对于已输出的磁性介质上的会计资料应及时加贴外部标签, 指定专人妥善保管、存档, 并定期检查、复制, 对会计档案的调用要有完善的资料借用和归还手续。另外, 企业使用的会计软件也应具有强制备份的功能和一旦系统崩溃等及时恢复到最近状态的功能。
6 加强内部审计制度。内部审计既是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强化内部会计监督的重要手段。在会计电算化中, 由于是 人机对话的特殊形态, 因而对内部审计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 一是要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审计, 电算化会计账务处理是否正确, 是否遵照会计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审核费用签字是否符合企业控制制度, 凭证附件是否规范完整;二是要审查机内数据与书面资料的一致性, 如查看账册内容, 做到账表相符, 对不妥或错误的账表处理应及时调整; 三是要监督数据保存方式的安全性、合法性、防止发生非法修改历史数据的现象; 四是要对系统运行各环节进行审查, 防止存在漏洞。
7 强化网络的安全控制。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 应加强网络安全的控制, 在技术上对整个财务网络系统的各个层次( 网络平台、操作系统平台、应用平台)都要采取安全防范措施, 建立综合的多层次的安全体系。
网络安全性指标主要有数据保密、访问控制、身份识别等, 针对这些方面, 要采取一些安全技术, 制定出企业加强内部控制的办法。
篇四:会计电算化毕业论文
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起步较晚,从世纪70年代末才开始,它的内涵是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应用。在这2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会计电算化经历了尝试阶段、自主发展阶段和有组织、有计划地稳步发展阶段,到目前的管理型会计软件发展阶段,已取得长足的进步,并随着计算机软硬件的发展而在不断的完善。与此同时,相关的电算化教育也经历了从无到有。逐渐普及。
传统的会计。主要从事对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归类、汇总、分析、记录的工作,会计教学中也多采用“接受学习、机械记忆、被动模仿”的封闭式模式,学生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会计电算化的l叶现,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处坪的速度和准确性,为用户提供及时准确的会汁信息,有助于加强管理,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能有效的减轻会计工作人员的负担.使他们能从简单重复而无味的记账、算账中解放出来,以更多的精力从事更主要的管理和决策工作,从而提高了会计人员的地位和工作效率,财会教学也 例外。可以说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发展的一个历史性的飞跃。
当前我国会计电算化人才学历层次主要有研究生、本科生、大专生、自考大专生、成人大专生等多种形式,各相关学校在会计电算化的教学上都存在内容陈旧、实用性差的弊端,多数学校还是将教学重点放在会计课程上,而忽略了会计电算化的基础知识、财务软件的应用、财务软件的开发工具、方法与实例、计算机网络在现代会计中的应用知识。
网络的迅速发展、电子商务的迅速兴起,一些先进的、现代化的事物的不断出现,造就了自动化、无纸化、数字化的社会经济环境,改变了企业的牛产方式和管理模式,从而也改变了传统会计运作的环境。
对会计电算化系统提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所培养的人才不仅要具有会计操作能力,还要有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我们需要重新定位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方向,改革现有的教学内容,不仅要训练学生在毕业时成为一个专业人员,更要培养他们未来成为一个专业人员应有的素质。
目前从事电算化教学,我们可以选择两种途径:
以学习和研究会计学为出发点,辅之以计算机应用的理论和方法。这种途径适用于在会计学专业中开展会计电算化教学,培养电算化人才。优点是会计学理论基础比较过硬,传统的会计实务知识丰富,缺点是计算机技术比较薄弱。
以学习和研究计算机应用的理论为出发点,辅之以会计学的理论和实务知识。这种途径适用于在计算机专业中开展会汁电算化教学,优点是计算机理论基础比较过硬,逻辑思维能力较强,计算机应用知识比较丰富,缺点是会计学的理论相对薄弱。基于我们对会计电算化的重新认识,我们除了继续在会计学专业中开展会计电算化教学,还可以在计算机应用及其他相关专业中设置会计电算化的系列课程,教学侧重点要有所不同。大多数学校开设的会计电算化课程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程序设if语言、会计电算化的系统结构及相应的上机实习内容等部分。
而会计电算化教材中多半足计算机知识如WORD、WPS、等知识,而对会计电算化篇幅却不是很大。现在看来,这种教学内容和模式已经过时。近儿年的ERP(企业资源计划)、客户关系管理)、对企业的影响是巨大的.会计教学人员应了解ERP、CRM等系统的构成、运行模式、方法及对企业内在的深远影响,学习新的管理经营理念,把会计融人到企业管理的整体中,因此,要培养符合实际需要,增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会计人员,单纯以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掌握和理解为日的是不够的,应以学习有关会计信息系统理论结构和软件为契机,在学习当中使学生掌握和理解这些新的经营管理理念,从ERP、CRM等系统的高度出发,使学生对会计电算化系统有更深层次、更系统严密的基础理论,并将电算化会计与传统手工会计相比较,将应用能力培养作为教学的基本着眼点。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会计电算化的许多内容与多门会计专业课程密切相关,因此,在教学内容和课时要注意前后的衔接。同时,这样的教学内容对从事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教师来说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它要求教师具备专业学科知识(会计、财务管理、内部审计等),专业学科基础知识(信息技术、咨询服务、管理技能、税法、法律法规)及其他知识(外语、实践知识、数学、其他基础文化知识),同时,对学校的软硬件设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电子商务环境中的财务软件必须是建立在Inte131et、Exbanel和基础上的。因此,我国的现行财务软件面临着提升到网络财务软件阶段任务。具体地说:(1)从基于Pc、局域网和中小型数据库平台的桌面财务软件发展到基于Intemet的、分布式的、客户终端Web化的网络财务软件;(2)从以记账凭证为人口的核算型会计软件发展到以网络实对业务数据为人口的企业管理一体化软件,从信息的产生、收集到发布实现网上一体化;(3)网络财务软件的核心是处理好财务与业务在网上的协同问题,包括在In—内与企业内部各部门的业务协同,在内与电子商社各关联方的业务协同,以及在Inlemet上与社会各部门如网上银行、网上保险、网上税务、网上海关的业务协同,通过信息流支配企业物流和资金流。
由此可见,学校电算化教育的方向也应该是培养能适应现代经济运行环境,具有专业财务知识和最新经营管理理念,并能将二者融合在一起的实用的复合型人才。
篇五:会计电算化毕业论文
【摘要】会计电算化是现代企业发展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文章从会计电算化系统自身存在的问题、企业内部使用会计电算化系统现状和人才等方面分析了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在会计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会计已经从原有的记账、报账向经营管理领域的浑度和广度发展.即实现了电算化。会计的电算化对企业的内部控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提高了企业的运营管理效率。但是。由于计算机技术自身的问题和网络的迅猛发展。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我国会计电算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目标不明确许多企业领导对会计电算化存在片面认识。有的甚至认为会计电算化只是用计算机代替账册。从已实施会计电算化工作的企业领导者的指导思想上看。主要有两类偏差:一是认为会计电算化只是会计核算工具的改变。看不到其对会计职能、企业管理方法和管理流程的深刻影响,因此对会计电算化工作一味求简;二是仅把会计电算化认为是企业现代化管理的标志。当作树立企业形象的一种手段。
二)财务及管理软件系统内部各子系统及系统与系统之间的兼容性差由于各个系统都是自行开发的。各自使用不同的操作平台和支持软件。数据结构不同。编程风格各异。各软件公司为技术保密,相互没有交流和沟通,没有业界的协议。自然也没有统一的数据接口。在系统与系统之间很难实现数据信息的共享。
三)缺乏对传统手工模式的改造。对会计信息系统设置和调整不够手工模式下的突出弱点是管理效率低下,信息不能及时处理.流程重复等问题。一些企业在实施会计电算化时,没有对手工系统进行分析。这样就不能减少中间环节和合并调整简单重复的业务流程,无法按照计算机管理的特点重新规划业务流程。
四)会计电算化系统存在安全隐患财务上的数据是企业的秘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但是几乎所有的软件开发都是把重点放在理财和提供多功能管理和决策上,很少放在数据的安全保密上。系统一旦瘫痪,或受病毒侵袭,或者突然断电,系统恢复起来比较困难.要恢复原来的数据就更成问题。随着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在给企业带来无限商机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隐患。所以,对于新兴的网络财务软件。更应当重视其安全保密措施。此外。由于会计数据主要是保存在计算机的磁盘或者外在的软盘、光盘中,一旦磁介质受热、受潮、折损等原因出现损坏,保存的会计数据将会丢失。势必严重地影响到企业的会计工作。
五)缺乏综合性的财会专业人才一般会计人员所掌握的知识理论能满足手工会计核算的要求。但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求会计人员要掌握一定会计专业知识,还要掌握相关的计算机知识、财务软件的使用技术、保养和维护、管理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
六)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不健全会计电算化对会计核算、管理方法等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必须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体系,以确保会计电算化的正常运作。这个管理制度体系一般包括人员管理制度、操作管理制度、数据管理制度、系统维护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度等方面。
二、解决会计电算化进程中相关问题的对策会计电算化是一个企业走向成熟的标志。而会计电算化系统则是它的依托。世界上凡是经营管理成果出众的企业。一定拥有一流的电算化会计信息内部控制系统。在我国。会计电算化系统尚处于初级阶段.加强和完善会计电算化系统将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本文针对以上分析的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对策:
一)企业领导者要自觉强化认识。大力支持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和运作企业领导者要充分认识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以及它对企业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企业内部要成立由企业领导者参加的会计电算化实施领导小组,领导整个会计电算化的实施;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并考虑部门或地区的整体发展状况,制定本企业会计电算化实施的工作规划。
二)建立统一、通用的财务软件协议,使会计电算化系统有个标准的对内对外接口这样做即使不同系统下的数据也可以直接使用。不必再做处理。可降低对操作员的要求,也可最大限度地实现系统与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
三)在研制会计电算化系统时。加强对手工系统的研究与分析将手工与电算化结合起来,找到最佳的人机结合方式。即以最小的成本重新确定业务的处理流程。哪些环节应完全由计算机代替,又需增加哪些环节。
四)加强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工作会计软件必须从存放在服务器和磁盘等设施上的数据安全和在传输过程中信息安全两个方面入手,着重考虑内部控制的安全性问题。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建立数据保护机构。由专门的工作人员来管理数据,而对非相关人员在非必要的情况下不给予查看数据的权利。同时,采用防火墙技术、网络防毒、信息加密存储通讯、身份识别、授权等措施,来增强网络安全防范的能力。
五)培养复合型的会计人才会计电算化光有精湛的计算机技术人员或者光有经验丰富的会计业务人员或管理人员是远远不够的.应是这三者的结合。
现代的管理软件特别强调服务,这里的服务更多的是咨询、二次开发和客户化工作。因此。企业要真正做到会计电算化,就要造就大批既精通计算机信息技术,又专于财务管理知识,能够熟练地进行财务信息的加工和分析。满足各方对财务信息的需求的“会计——计算机—— 管理”型的复合型人才,促进会计电算化的顺利发展。
六)建立健全完善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完善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是会计电算化高效实施的前提。内容主要包括:
人员管理制度。主要是对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人员的任职资格进行规划并划分职责。
操作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操作规程、操作权限、操作记录、代码设计标准、管理制度及内部制度。
数据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数据输入输出的管理、备份数据的管理、存档数据的管理和保密规程。
系统维护制度。主要包括系统维护任务,系统软件硬件的维护、系统维护权限的规定、机房管理制度和软件修改的手续。
岗位责任制度。主要是明确规定各职能组及各成员的职责、任务。
总之,要使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能够健康发展,还必须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进行认真的探讨。二十一世纪的会计应该是一个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崭新会计.而不是一个修修补补的会计。应该抓紧对会计电算化的讨论来促进传统会计的革新。
论文小编精心推荐阅读: